English

“小记者招待会”的实践与思考

2001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王军 魏耀蕃 我有话说

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,中学必修课之一。它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与补充,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而且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,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。

作为山东省文明学校,省级规范化学校,淄博五中多年来在时政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,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。在时政教学实践中,他们逐步形成了具有淄博五中特色的“以学生为主体,以活动为载体,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”的时政教育模式——“记者招待会”。

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是,在政治课教师的具体指导下,各班以课代表为首组建时政教育活动兴趣小组,以《时事》等时政刊物作为主要学习材料。每两周在课堂上组织一次“小记者招待会”。每次由值日组推选三名学生,组建成“新闻发布小组”。“首席发言人”主要负责组织新闻发布会,提供时事背景材料。“第一副发言人”负责国内时事,“第二副发言人”分管国际时事。其他同学作为各新闻媒体的记者。“记者”们的工作单位五花八门,有中央电视台、山东卫视、淄博人民广播电台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社……,还有国外的美联社、法新社等新闻媒体,国外记者均有一个“洋名”,克林顿、伊万诺夫、萨达姆、金达莱……都来到现场采访。

这一节课分为四步:1、学生自己阅读《时事》,找出问题;2、分组讨论;3、答“小记者”问;4、政治教师讲评。其中第三步是最重要,由“首席发言人”发布近期(两周内)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,然后,由三位发言人对广大“记者”(全班同学)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。当然对新闻发言人的卡壳现象,政治教师在一旁作点拨补充。这一步一般是30分钟左右。最后,政治教师对“新闻发言人”的解答和“记者们”的提问作出点评,并推选出“优秀记者”。正如刘海鸥同学在一篇文章中所说:“这样学习时事政治,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,学生听的模式,大家学起来生动活泼,兴趣盎然,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。”

对当前国际国内的重点、热点新闻,我们以讲座的形式作背景分析,前景预测,使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,而不仅局限于只知道新闻本身。如第三次全教会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等影响较大的新闻,除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外,特别要理解这些重要新闻的精神实质。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看报的积极性,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,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,而且尤其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如“新闻发言人”在发布某一“重大新闻”时,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简单罗列,而是对其中的某一方面作进一步的阐释,有自己独到的看法。在材料取舍的过程中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。多年来,淄博五中一直是市级时政教育先进单位,政治教师中有十人次获市级“优秀辅导教师”称号,学生60余人次获市级以上优秀竞赛奖。

“小记者招待会”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舞台,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,每个学生广泛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,积极思考,亲身实践,从而开发了潜能,促进了能力的提高。而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,活动的导演者和能力培养的教练者,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,主动参与,主动思考,积极探索,达成认知、情感、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和主动发展。

(作者单位: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